【廣東高尚醫(yī)學影像病例】PET/CT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罕見病例
病史摘要
男性 55歲
主訴:全身皮膚黃染伴上腹部不適一月余,無發(fā)熱、腹瀉等癥狀,體重減輕。
CT平掃:胰頭部腫大,占位?胰腺炎?
腫瘤指標:Ca199 766(0~35);CEA、AFP、Ca125均正常。
血液生化:肝吸蟲IgG抗體(+),大便蟲卵(-);IgG、A、M等抗體、C3、4補體正常;IgG3、IgG4、胰腺淀粉酶未查。
PET/CT 全身圖
胰腺腫脹、密度均勻,代謝彌漫性不均勻增高,SUV最大值5.2 平均值4.0
【PET/CT表現(xiàn)】
(1)胰腺輕度腫脹,胰腺體尾部胰管狹窄,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,代謝彌漫性增高。
(2)胰周(胰胃間隙)稍大淋巴結,代謝增高。
(3)全身其它部位未見明顯高代謝惡性腫瘤征象。
PET/CT診斷
自身免疫性胰腺炎,伴胰周淋巴結炎性增生。
臨床診斷
臨床實驗室檢查及術后確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。
自身免疫性胰腺炎(AIP)
自身免疫性胰腺炎(AIP)是一種由自身免疫機制介導的、以胰腺腫大和胰管不規(guī)則狹窄為特征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胰腺炎,約占慢性胰腺炎的5%~6%。又稱為淋巴漿細胞硬化性胰腺炎、非酒精性胰管破壞性慢性胰腺炎或慢性硬化性胰腺炎。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臨床表現(xiàn)
?多見于50~70歲男性。
?臨床上多無明顯或僅有輕微癥狀,可有輕微腹痛,周身不適、乏力,惡心等非特異癥狀。阻塞性黃疸是其常見表現(xiàn)(40%),大多是因為胰腺頭部炎癥導致遠端膽管狹窄所致。體檢多無陽性體征。
?一般通過激素治療一個月后胰腺形態(tài)都可恢復正常。
AIP病理
胰腺內(nèi)有大量淋巴細胞、漿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,基本沿主胰管及較大/中等大小的小葉間導管分布。進而造成胰管不規(guī)則狹窄。
病變區(qū)管徑較大的小靜脈可出現(xiàn)與胰腺導管相似的病理改變,并可導致靜脈管腔閉塞。累及胰頭部的病例膽總管胰腺段可出現(xiàn)管壁增厚和管腔不同程度狹窄,但黏膜面較光整。
診斷標準
(1)影像學檢查提示主胰管彌漫性不規(guī)則狹窄(長度>1/3主胰管)以及胰腺彌漫性腫大。
(2)實驗室檢查提示血清γ球蛋白和/或IgG升高,或自身抗體陽性
(3)組織學檢查發(fā)現(xiàn)胰腺淋巴細胞、漿細胞浸潤及纖維化。
(4)激素治療有效。
診斷標準:(1)+(2)/(3)/(4)任意一條
AIP影像學表現(xiàn)
?ERCP/MRCP顯示主胰管多發(fā)不規(guī)則狹窄;膽總管胰內(nèi)段狹窄,但較光滑,近端膽管不同程度擴張。
?PET/CT:多呈彌漫性代謝增高,少數(shù)呈局灶性結節(jié)狀高代謝灶。
?CT:胰腺體積不同程度彌漫性腫大,密度減低或正常,增強掃描動脈早期強化低于正常胰腺,延遲期均勻一致強化。胰周脂肪間隙多數(shù)清晰,少數(shù)可見少量條狀異常密度或信號(輕度炎性反應)。
?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(腹膜后纖維化),全身或局部淋巴結腫大、漿膜腔積液等。
?經(jīng)類固醇激素治療后,胰腺形態(tài)和實質的強化有明顯改善,多數(shù)可恢復正常。
鑒別診斷
鑒別診斷:AIP主要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鑒別。
(一)AIP與急性胰腺炎鑒別
(1)相同點:
AIP和急性胰腺炎均可表現(xiàn)為腹痛及胰腺彌漫性腫大,代謝增高。
(2)不同點:
AIP腹痛等臨床癥狀輕微或無癥狀,消瘦,IgG4升高,可合并糖尿病和其他臟器自身免疫性炎癥。
急性胰腺炎則有暴飲、暴食病史,起病急,腹痛等臨床癥狀較重,體重正常,可伴發(fā)熱、白細胞及胰腺淀粉酶升高,胰腺密度多減低且伴胰周滲出明顯。
(二)AIP與胰腺癌鑒別
(1)相同點:兩者非常相似,在腹痛、體重下降、黃疸、CEA或Ca199增高水平方面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。均可表現(xiàn)為胰腺彌漫性腫大。
(2)不同點:
胰腺癌:多輪廓不整、密度不均,可見多發(fā)或局灶性低密度占位,增強掃描為不規(guī)則單發(fā)或多發(fā)低密度乏血供腫塊,腫瘤遠端胰腺萎縮、胰管擴張及周圍血管受累,常伴灶周/遠處淋巴結轉移。
AIP:胰腺輪廓規(guī)則,體積多均勻腫大,無明顯低密度占位,無遠處轉移,增強掃描均勻一致強化,若為局灶性AIP則增強早期強化低于周圍正常胰腺組織,延遲期均勻一致強化。
(3)鑒別困難時,可結合類固醇激素實驗性治療,必要時結合血清IgG4水平做出分析。
治療
治療原則:標準治療方法是激素治療,可輔以內(nèi)鏡及手術治療。
藥物治療:局灶性AIP較彌漫性AIP復發(fā)更多,復發(fā)時可再次激素治療,也可用對激素治療無影響的免疫抑制藥物。急性期要給予進食,高熱量靜脈輸液,抗胰酶制劑治療。緩解期藥物可靜脈和口服交替使用,胰腺進行性萎縮時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低下,可給消化酶治療。
內(nèi)鏡治療:急性期由于胰腺炎癥末端膽管變細,膽汁流出不暢,在內(nèi)鏡下進行內(nèi)造瘺術和外造瘺術,以改善腫大的胰腺。
外科手術治療:多于胰腺結石和難治性疼痛及合并假性囊腫時進行,此外與胰腺癌鑒別困難或腫瘤形成性胰腺炎也應手術探查。
(本文系高尚醫(yī)學影像原創(chuàng),如無許可禁止轉載;)
相關閱讀:
PET-CT檢查多長時間?第二次PET-CT需要間隔多長時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