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廈門高尚醫(yī)學影像科普】PET-CT在診斷惡性腫瘤方面有哪些優(yōu)勢?
惡性腫瘤細胞因其惡性增殖特征,代謝異?;钴S,其細胞活動的能源是葡萄糖,常常變成貪吃葡萄糖大王,其對18F-FDG的“食量”可達正常細胞的2-10倍,PET-CT檢查時放射性示蹤劑的異常聚集表現(xiàn)為圖像上的“亮點”。因此對于尚未出現(xiàn)結構變化的隱匿腫瘤病灶,CT、MR等無法做出,PET-CT就能發(fā)現(xiàn)(小至1cm左右),早期發(fā)現(xiàn)的常見腫瘤有甲狀腺癌,大腸癌等,若把PET-CT檢查視作人體健康的大考,那么在這次考試中其關鍵的得分點在于:早期、靈敏!
有助于腫瘤良惡性的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,評估惡性病變的程度和預后評估。
幫助腫瘤的臨床分期。
全身PET-CT掃描時間較短,約15分鐘完成檢查,可獲得全身(包括頭、頸、胸、腹部,盆腔)的PET-CT融合圖像的橫斷面、矢狀面、冠狀面圖像,功能和解剖信息俱備,定性、定量、定位分析“一站”完成。除了發(fā)現(xiàn)原發(fā)病灶外,還能判斷腫瘤有無轉移及轉移灶的準確位置,從而直觀、全面發(fā)現(xiàn)原發(fā)病灶及全身受累情況。很明顯,這種"分期大考"的得分處在于:準確,全面!
尋找腫瘤原發(fā)灶。
通過全身快速掃描,為不明原因的轉移性腫瘤尋找原發(fā)病灶。
早期預測和評估腫瘤放化療療效,進行預后判斷,指導進一步治療。
惡性淋巴瘤,常有全身淋巴結腫大及骨骼肝臟受累,臨床懷疑此病時,診斷需要了解全身病灶蔓延情況。CT掃描頭、胸、腹部各部位得到的斷層圖像可以診斷淋巴結腫大,而PET-CT一次掃描得到從頭到大腿的全身圖像,直視病灶的全身擴散情況,以此來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,如病灶局限,可手術或放療,全身蔓延患者,則進行化學治療。全身情況的把握對制定用藥方案及治療成功與否非常重要,甚至可以說攸關病人生死,通過PET掃描判斷病灶大小和代謝活性可以評價治療效果。
早期診斷腫瘤殘余或復發(fā)。
因為腫瘤殘余或復發(fā)有腫瘤代謝活性,有葡萄糖攝取,而治療后纖維組織形成或壞死相當于傷口結的痂,是癌細胞被殺死后由纖維組織填補,但在常規(guī)CT或MR檢查的圖像表現(xiàn)相似,無法區(qū)分是只剩腫瘤形狀的“殼”還是真的活性腫瘤。若是是纖維組織,就沒必要繼續(xù)使用抗癌藥,從而解除對化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的擔心與困擾。因此這種鑒別診斷對判斷病情和后繼治療方案的選擇意義重大。積極治療的同時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藥。
靶區(qū)定位,輔助放療計劃的制定。
提供較為準確的穿刺或組織活檢部位。